欢迎访问保定供水网!   http://www.bdwater.com/
24小时供水服务热线:0312-3030111

网站首页企业风貌新闻中心网上营业厅多种经营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信息 > 行业信息
行业信息

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全力以赴确保南水进京供水安全

添加时间:2016-01-04 17:18:49   浏览次数:745   来源:中国供水节水   【 】  打印  关闭窗口

      今年以来,市自来水集团取用“南水”水量达到5.5亿立方米,“南水”日取用量目前已占北京城区供水量七成以上,首都供水安全总体平稳,自来水水质优良,社会反响普遍良好。为了确保“南水”进京首都供水安全,集团上下全力以赴、勇于担当、无私奉献,充分利用集团多年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,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,积极做好供水调度、管网运行、水质保障等各项工作,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确保南水北调水源“调得进、容得下、配得优、用得好”工作目标。

      确保“南水”进京水质安全

      为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切换后城市供水安全,集团积极采取多项措施,有效避免了因水源切换可能产生的“黄水”现象。

      大力实施供水管网改造

      为了提高供水管网对“南水”的适应性,集团根据丹江口试验基地的研究成果,对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施了大规模消隐改造。2010年以来共完成供水管网改造近2000公里,持续消除了管网风险,优化了管网运行条件。其中大部分采用了内喷涂技术。

      科学调度“南水” 确保水质合格稳定

      为了确保“南水”进京首都供水安全,集团采取“分区域、分时段、逐步增量、由外到内、渐进扩大”的原则,使供水管网逐步适应,供水水质总体合格稳定。根据用水需求、水厂运行、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等情况,逐步增加“南水”与本地水配水比例,初期由集团所属6个水厂每日取用“南水”70万立方米,之后增加到现在7个水厂每日取用200万立方米,目前“南水”日取用量已超过北京城区供水量七成以上。其中,全部取用“南水”的水厂有郭公庄水厂(日取水量40万立方米)、309水厂、门头沟城子水厂;第九水厂日取用“南水”110万立方米。北京城区及门头沟城子地区的用户均可喝上“南水”。此外,由于城区主供水管线向通州、大兴及昌平部分地区输水,这些区域的市民也能喝上“南水”。

      死看死守 增设161个管网终端水质监测点

      为了及时掌控南水供水区域管网终端水质状况,加强分析判断,集团增设了161个供水管网终端水质监测点,提高供水管网水质检测频率,覆盖居民小区3500多个,由200名职工组成100个小组,采取死看死守的方式,每天检测2次水质浊度、电导率等指标,及时分析和判断水质安全情况。经一年持续不断的检测,各水厂生产的自来水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,“南水”水质总体平稳。

      此外,为确保“南水”进京后首都供水安全,集团坚持水厂运转班组、水厂化验室、水质监测中心三级水质检测制度,对水源水、出厂水、管网终端用户水进行全程监控;安装各类水质在线监测仪520余台,形成了对原水、水厂制水工艺单元、管网终端水进行实时在线水质监测的体系,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水质变化情况,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。

      领导重视 全民动员 加强应急处置

      集团成立接纳南水北调水源供水保障领导小组,下设5个专项保障组,全面协调指挥供水安全保障工作;建立了与市政府相关部门、区政府、小区物业及公建产权单位的三级对接机制,南水使用区域在通水前,由市、区两级政府和集团共同召开协调会,全面落实可能出现“黄水”的应对措施;提前张贴对外通告、入户发放宣传折页、统一热线答复口径,让广大市民了解相关情况。

      同时,集团配备了应急供水车43部、应急供水罐20个,满足210栋居民楼同时供水的标准;储备20台移动式应急一体化超滤膜水处理装置,每台装置可满足2万人一天的用水量,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。

      制水工艺“组合拳”应对“南水”高藻现象

      今年4月至11月中旬,由于季节和气温的变化,“南水”持续出现了7个多月的高藻现象,给集团供水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。为此,集团各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高度重视,勇于担当,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,结合集团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水处理经验,通过采取一系列动态的组合制水工艺,确保了出厂水水质全部符合国家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。
此次“南水”高藻现象持续时间长、强度大,水中藻类从初期每升1000多万个,增加到高峰时的每升3000多万个,是本地密云水库常年藻类数量的2-3倍;水藻的种类初期以硅藻为主,随着季节的变化,蓝藻、绿藻所占比率大大增加。此时,水中容易产生嗅味物质,从而对水厂制水工艺的调整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      为此,集团一是加密了原水水质的监测频率,及时掌握原水藻类数量和种群结构的变化,同时与市南水北调办公室、市水务局加强了水质信息数据的共享,为及时处置原水水质变化赢得了时间。二是接纳“南水”的水厂采取了强化预加氯措施,对藻类进行有效灭活,确保后续制水工艺运行稳定。三是适时调整水厂混凝剂的投加量,有效去除水中藻类等悬浮物。四是根据原水和各制水工艺单元的水质情况,调整臭氧投加量,通过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,进一步去除水中剩余的藻类。五是根据藻类产生嗅味变化的总体情况,水厂采取预投加粉末活性炭应急措施,确保出厂水无嗅无味,符合国家标准。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,确保了“南水”进京首都供水安全。

      此外,在今年年初,由于北方冬季天气寒冷,“南水”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,水温逐渐降低,浊度也在下降,进京后出现低温低浊的水质情况,增加了水厂絮凝沉淀工艺处理难度。为此,集团相关水厂加强对水温的监测,精准调整混凝剂投加量,确保出厂水浊度在0.3NTU以下(国标浊度为1NTU)。

      南水进京多方受益

      “南水”为今夏供水高峰平稳度过做出重大贡献

      今年夏季供水高峰期,北京城区供水总量达到2.7亿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0多万立方米;日供水量共14次超过去年310.4万立方米历史纪录,最高日供水量达332.7万立方米。供水高峰期间,集团各地表水厂共接纳“南水”1.66亿立方米,约占城区高峰供水总量的61.5%,“南水”进京为平稳度过今夏高峰做出重大贡献。

      值得一提的是,以“南水”为水源的郭公庄水厂正式通水后首次加入高峰供水保障,使城区日供水能力大幅提升。郭公庄水厂的通水,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70万立方米。郭公庄水厂日取用“南水”40万立方米,截止到11月底,郭公庄水厂接纳“南水”已超过1亿立方米,对缓解南部城区供水压力、均衡城区管网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      减少地下水开采6000万立方米

      集团通过加强供水科学调度,尽可能多的使用南水北调水源,减少北京地下水资源的开采,从而使北京地下水得以涵养。北京地下水可作为战略水源应急备用,根据需要随时调配,进一步增加了首都供水安全保障度。据统计,今年集团1-11月份地下水的取水量为2.59亿立方米,比去年同期(3.20亿立方米)减少了约6000万立方米。

      大力推进自备井置换造福人民群众

      “南水”进京、北京新建水厂提升了供水能力,是大力推进自备井置换的前提。集团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,加大了自备井置换工程的推进力度,截止到11月底,集团已实施了朝阳区孙河康营小区、海淀区四季青农工商公司、丰台区六圈村住宅小区以及大兴区旧宫中学等105家小区(单位)的自备井置换工程,关停自备井157眼,置换水量4.5万立方米/日,受益人口约48万人,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年初提出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。此外,集团还加大了对通州区、大兴区、朝阳区、海淀区等边缘区域的供水量,供水区域不断扩大,使更多的市民喝上市政自来水,如集团增加了对大兴区的自来水供应,每天输送2万立方米以“南水”为水源的自来水。

      南城部分地区的“水碱”现象明显减少

      过去,部分南城地区使用的是本地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混合水,自来水硬度在350-380毫克/升,“水碱”现象较为明显。“南水”进京后,南城部分区域使用了郭公庄水厂生产的自来水,该水厂以“南水”为水源,自来水硬度约为120-130毫克/升,“水碱”现象明显减少。

      珍惜水资源 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“南水”

      集团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领导提出的“供水集团也是节水集团”的要求,坚持走科技节水之路,确保用好每一滴来之不易的“南水”。今年集团继续大力加强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,在城区新建150个独立计量区(DMA),使独立计量区总数达到285个,独立计量区的应用规模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前列。

      小区独立计量是对5千至1万户终端居民用户区,以独立计量区(DMA)技术为管理手段,在小区管线入口处加装流量计,形成独立的供水小区。对小区管线入口处流量计的数据每15分钟采集一次,每6个小时将数据传输到集团“DMA数据管理系统”中,达到实时监测小区的用水量、管网运行状态的目的。集团通过对小区入口处水量、楼门前水量、居民户内水量的对比分析,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网漏损隐患,减少水资源的流失。

      近年来,在保证满足供水需求的前提下,集团通过“分区调度、区域控压、小区计量”三大管网精细化管理措施,取得了良好的节水成效。与未采取该项措施相比,集团通过加强管网精细化管理,每年可节水3600万立方米。